• <bdo id="awmga"><object id="awmga"></object></bdo>
  • <menu id="awmga"></menu><dd id="awmga"><samp id="awmga"></samp></dd>
  •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首頁> 學術爭鳴 > 正文

    “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來源:光明網-學術頻道2022-08-30 09:25

      8月26日至27日,“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承辦,來自中國和15個國家的100多名學者圍繞“大變局中的文明:中國與世界”這一主題,以宏闊的世界眼光和研究視野,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文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新聞傳播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國際關系學視角,揭示中華文明的獨特貢獻和時代價值,思考人類文明發展趨勢,并就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展開探討。

      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僅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豐子義認為,文明不是固化的,而是流動的;不是指向過去,而是指向現在和未來。這就要求不斷增強文明的活力,使文明能夠持續發展創新。而中國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加速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總體上、根本上,既體現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中國社會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它內在地創造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生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因。”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韓慶祥看來,這種創造,是對西方文明的超越,可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根本性、結構性要素中得到解釋。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建軍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創造關系。他認為,文明新形態是一種整體性的文明形態,是中華文明新形態、現代文明新形態、社會主義文明新形態的統一。

      大變局下亟需加快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體系

      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人類文明的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體系的需求也愈發凸顯。

      “一代有一代之學術。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往往也是學術和思想大發展的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張江教授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世界政治格局之變,是國際治理秩序之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深入扎根變革的時代,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推動“三大體系”建設,為新時代偉大實踐提供理論支持,這是大變局時代人文學術的宗旨和使命。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強國,也不僅僅是制度意義上的強國,更是知識體系上的強國,思想上的強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認為,應當允許學者、知識分子獨立地去創造和追求原創性知識;要學習一些比較客觀的社會方法,用這些方法重新觀察我們的實踐經驗、我們的現實,看看我們的歷史,用這些科學的方法來構建我們的社會科學理論;要去官僚化,推進教學科研體制改革。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闡述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時代任務的本質性規定。他認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擺脫了學徒狀態并具有自我主張的學術,在繼續其學習任務的同時,必須能夠更加有力地承擔起“切中現實并且把握現實”這一思想任務。

      中國奇跡何以發生,是經濟學研究的宏大主題。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教授表示,立足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努力揭示和提煉中國經驗背后的經濟學理論邏輯,對中國經濟發展偉大實踐進行新的解釋,更有利于推進形成經濟學的中國理論,更好地構建政治經濟學新話語體系。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的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韓建業等多位學者聚焦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基于百年考古的資料,嘗試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梳理中華文明的發展與域外文化的交流等情況,深入探討中華文明的特質。劉慶柱認為,中華五千年文明“不斷裂”的生命力,在于其國家與國民“有容乃大”的理念。韓建業表示,以考古學探索古史,就是要真正揭示創造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中華上古先祖的歷史,慎終追遠,銘記先祖功業,走好當下和未來的中國道路。

      重慶師范大學李禹階教授認為,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是相較于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以及古希臘、羅馬等文明形態的一個例外。這種例外源自中國古代文明在民族、國家、文化認同上所具有的三位一體特征。這種特征既來源于史前中國的特殊環境與文明起源的獨特路徑,同時又在古代歷史的演進中得到進一步強化。它也使中國文明在當今現代化、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進程中能夠有序走向現代化、融入全球化,較好解決文明的現代性與本土性的矛盾,從而在構建世界文明新形態中走出一條新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通過大變局與新文明的關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內涵。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開創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與西歐文明開創出的所謂現代文明形態的根本不同之處在于,它是扎根于具體社會的文明土壤,利用具體社會長期積淀的文明歷史條件,積極借鑒與吸收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而開創出的新文明。

      推動中華文明在大變局中開新局

      如何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看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變局中探索世界與中國未來之走向,是當今時代的重要命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認為,一要深刻理解大變局中的“變”;二要科學認識文化在影響國家前途命運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三要結合中國歷史文化的特質來推動塑造未來的中國文化發展模式。歷史證明,越是擁有高度的精神文化體系,越能在發展中展現出高度的韌性,并引領世界朝著更好的方向前行。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表示,今天的世界,各國之間利益、權利、責任高度關聯,發展與安全不可分割,各國命運與共,互為安全和發展的條件。百年變局不僅正在重塑西方和非西方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而且也正在重塑全球文明體系。吉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劉德斌教授認為,這種文明體系以新的世界現實為依托,不再具備中心教化外圍的功能,不再拒絕非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不再囿于東、西方的非此即彼,而是以塑造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推崇的價值觀為前提,夯實事實上已經存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與會學者表示,論壇提供了交流思想、辨析問題、探討學術、增進友誼的重要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輯方軍表示,“學術中國?2022”國際高峰論壇讓我們充分領略思想創造之美,文明互鑒之美,學術交流之美。與會專家聚焦本屆論壇的主題,發表了許多原創性的思想、理論和觀點,這是“學術中國”國際高峰論壇的主要宗旨,也是本屆論壇的重大特色。

      據悉,“學術中國”國際高峰論壇旨在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壇品牌,使之成為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的重要平臺。(光明網記者 徐倩陽)

    [ 責編:李澍 ]
    閱讀剩余全文(

    相關閱讀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看2022年服貿會九大專題展

    •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舉行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8月30日,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發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同意實施的“老年教育公益行動”項目正式成立。
    2022-08-30 10:32
    近年來,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打造“創新主體活躍、創新人才集聚、創新機制完善、創新生態優良”的新型科創園區,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助推嘉興市的科創動能越來越足。
    2022-08-29 16:13
    河北省文安縣擁有人造板企業41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86家,全縣每年生產各類人造板2000余萬立方米,產品涵蓋十幾大類、300多個品種,帶動數萬人就業創業。
    2022-08-24 11:21
    2022年8月23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各部門組織科技特派員,奔赴田間地頭,協助農民搶收水稻。
    2022-08-24 11:21
    近年來,邢臺市平鄉縣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環保清潔能源,為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2022-08-23 10:07
    2022年8月22日,“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精神譜系,提升社區治理——《雷鋒》雜志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社區治理經驗特刊”首發式,在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行。中央國家機關相關部門和院校的領導、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社區居民、模范人物參加首發式。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精神譜系,提升社區治理”的經驗引起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廣泛好評。
    2022-08-22 18:39
    2022年8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小金山水域,千島湖鰱鳙老口魚種養殖現場,魚種養殖戶把二齡鰱鳙老口魚種通過抽樣、過秤后投放千島湖。
    2022-08-22 10:47
    位于青海省雜多縣的查旦濕地,是長江源區最大泥炭濕地,三江源國家公園高原濕地保護核心區,也是雪豹、黑頸鶴、棕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地。
    2022-08-18 19:53
    今年以來,文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購置40臺數字指示秤投放到全縣主要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果蔬店等消費集中場所,向群眾提供免費的計量服務。
    2022-08-18 10:43
    2022年8月16日,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紅島段,白鷺和蒼鷺在治理后的灘涂濕地上捉魚。
    2022-08-18 10:36
    2022年8月17日,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白巖村3組的落星空露營基地里人來人往,入夏以來,這里便成為人們夏日休閑的"新地標"。
    2022-08-18 10:22
    2022年8月12日20時至13日9時,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先后出現4波強對流降水過程。
    2022-08-15 14:07
    2022年8月1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國網安徽電力黨員服務隊隊員正在對當地一家企業大負荷生產設備進行安全用電檢查,指導企業節能(錯避峰)生產。
    2022-08-15 10:33
    入秋以來,云南省彌勒市紅河水鄉五彩繽紛的燈光與晚霞一道,為美麗的水鄉帶來了迷人的風采。
    2022-08-15 10:30
    8月9日,來自中國、越南、尼日利亞、也門等國的攝影師和留學生,在瀾滄江昂賽大峽谷體驗漂流。
    2022-08-12 13:32
    2022年8月10日,雨后初霽,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古長城在云海中若隱若現,壯美如畫。
    2022-08-10 10:46
    2022年8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選手在那達慕大會上參加射箭比賽。日前,興安盟那達慕正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草原舉行。本屆那達慕大會期間將舉辦詩歌那達慕、傳統美食那達慕、音樂那達慕以及賽馬、射箭、搏克比賽等活動。
    2022-08-10 09:56
    2022年8月8日,在重慶萬盛經開區南桐鎮金蘭壩村,青山綠野與金黃色稻田和魚塘相互映襯,田野的線條在稻田中穿梭,美不勝收。近年來,當地加快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修復,將綠色還給礦山,昔日采煤沉陷區,今日放眼滿山綠。
    2022-08-09 10:45
    近幾年,青海省不斷加大投入和保護治理力度,持續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顯著提升,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旅游休閑。
    2022-08-09 10:34
    隨著暑期到來,天臺山進入旅游旺季,當地高度重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不斷挖掘提升太陽文化資源,聚力打響日照太陽文化品牌。
    2022-08-08 11:05
    加載更多
    2022国产精品每日更新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