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期】周其森: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傾向
近年來,個別地方存在農田非農化、耕地非糧化問題。遏制這種現象,就要正確認識耕地的多元價值和特殊作用。耕地作為一種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資源,跟其他資源不同,不能當作一般性商品對待,不能簡單用經濟價值來衡量。要把耕地安全同糧食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把耕地保護利用同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聯系起來。
此外,要發揚農業優良傳統,防止各種形式的耕地污染退化。一方面,要愛惜土地、呵護土地,將農業優良傳統和生產經驗發揚光大。比如土地的休作制度,科學的肥料配比,間作套種技術等,都需要堅持下去。另一方面,要對某些工業化產品對耕地的副作用高度警惕。比如塑料薄膜白色污染、化肥農藥濫用等。尤其是要對片面追求耕地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做法足夠重視。比如,以刺激性手段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化肥農藥過度使用造成地力下降,值得引起重視并加以糾正。
張輝:收入分配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激勵機制
提高收入分配制度科學性和合理性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近年來,我國整體上收入分配呈現出向好態勢,但也要承認,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體系仍存在問題:初次分配中,生產端處于技術加速積累、數字化轉型階段,須保證技術型人才的報酬逐步提高以提供創新激勵,從而帶來勞動者內部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為實現共同富裕帶來挑戰;再分配中,目前財稅政策在整體上對收入分配調節效果相對不足,為實現共同富裕加重了難度;三次分配上,目前短期內尚未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三次分配規模和效果還較小,難以為共同富裕提供堅實保障。同時,近些年來呈現出代際流動性下降的趨勢,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逐步集中化,在長期上將影響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
對此,必須要堅定生產的決定性地位,加快技術轉型,實現關鍵領域關鍵技術自主化,保障經濟發展效率,為共同富裕提供底層動力支撐。短期內,改善我國的再分配政策,調節調整稅制結構,逐步增加財產稅、遺產稅、資本收入稅等稅種,打破醫療、社保的區域、城鄉壁壘,為中低收入人群的共同富裕“兜底”;長期上,提高人均教育投資額,優化教育資源結構,將我國人口紅利逐步轉變成為人才紅利,提倡三次分配,營造攜手共進的社會氛圍,促進財富的橫向內部轉移,從而在代際間實現縱向公平,為共同富裕提供長期保障。
葛天任: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社區治理與服務體系是新時代的重要戰略選擇
全生命周期社區治理理念是在美國學者保羅·格里克(Paul Click)家庭生命周期六個階段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社區治理與服務體系,其核心內涵是指在中國社區治理單元基礎上構建起覆蓋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的治理與服務體系,即提供適老、適幼,安全、健康,適用全體人群的以生命健康發展為核心目標的公共產品與社區服務。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日益嚴峻。青壯年群體在工作壓力增大的同時,還面臨“撫幼”與“養老”的雙重壓力。加之戶籍制度以及工作和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在上述背景下,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社區治理與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田衍鋒:適用“首違不罰”應滿足嚴格的法律條件
“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這就是行政處罰中的“首違不罰”制度,它被明文規定在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中,并于2021年7月15日起正式施行。“首違不罰”不是憑感覺、憑感情不處罰,其適用應滿足嚴格的法律條件。根據行政處罰法第33條第一款的規定,“首違不罰”的構成必須同時符合“初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及時改正”這三個條件,才可能免予處罰。
關于“初次違法”,目前的立法尚未細化如何認定“初次”,在具體的適用規則中,通常規定上溯至法定的一定周期的第一次違法可被認定為“初次”。至于上溯周期的長短,各地、各執法領域的規定則不盡相同,較短的有規定為一年,較長的有規定為五年。
關于“危害后果輕微”,在執法中應當結合違法次數、違法所得多少、主觀惡意大小、消除危害后果的主動性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屬于“危害后果輕微”。
關于“及時改正”,主要考慮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之前,當事人是否采取了恢復被違法行為所破壞的行政管理秩序的改正措施,只要其在合理時間內進行改正,改正后未對行政管理秩序造成較大損害,即符合“及時改正”要件。上述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張壯: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次全新的實踐探索。鑒于三江源國家公園所處的特殊生態區位,其生態產品不僅具有原生態、純天然的特質,而且生態資源和產品具有顯著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推進。
提升生態產品價值認知水平。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清潔水源和清潔空氣五類,要充分認識到這些生態資源就是地方發展的優質資源。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體系。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的特殊性和評估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設置價值評估體系需要根據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特征,重點應從評估主體、客體和方法三個層面進行設計。嚴格把控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機構的資質標準,提高對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機構的支持力度,為生態產品的政策制定、產權確認和績效評估提供依據。
構建生態產品市場化運作體系。三江源國家公園只有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地位,建立運行順暢的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才能為實現經營性生態產品價值提供成本最低的路徑保障。
完善國家公園特點的生態補償機制。構建具有三江源國家公園特點的生態補償機制,緊扣地區實際,突出主體功能定位,把著力點放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體系上。
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拓寬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產品開發的可持續融資渠道,改變單一的政府融資模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