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期】聶敏里:現代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當代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建立在某種主觀觀念的基礎上,也不是建立在某種宗教理想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有關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洞察的基礎上。需要和需要的擴大,以及為了滿足需要和需要的擴大而來的人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不斷發展,這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揭示出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它造成了世界不斷地突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并不斷走向融合。從而,隨著交往的擴大,人類世界性交往關系的出現,第一個具有普遍性質的文明形態也就是現代文明產生了出來,這也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在理論上我們就不能再訴諸某種保守主義的理論資源,向各種本質上是前現代的地方性文化傳統尋求解決現代文明內在矛盾與難題的方案;也不再訴諸某種后現代主義的理論資源,即通過消解一切積極的、建構性的社會力量,本質上是無政府主義和價值相對主義的文化方案。中國從其自身現代化發展的經驗中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當代中國在當代世界文明的發展中作出自己應有的更大貢獻,提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應當首先是普遍主義的,堅持普遍性,尊重多樣性,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尊重差異。我們應當強調的是新文明的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貢獻的是世界方案,而不僅僅是中國方案。也就是說,它能夠為人類在面對時代問題和挑戰時所普遍接受。中國如能從其自身現代化發展的經驗中對這一目標有所實現,將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
魯全:對個人養老金的理性預期
其一,個人養老金作為一種政府鼓勵和支持的市場化產品,對于養老金融市場而言總體上是利好消息。尤其是對于銀行而言,由于所有參保人都需開立一個特殊銀行賬戶用于購買相關產品,因此商業銀行在渠道上具有先天的優勢。
其二,個人養老金的最終規模和實際效果不僅取決于制度設計和政策優惠,更取決于國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與保險意識,以及其在養老金融產品市場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等供求雙方的多重因素,從目前金融市場產品結構和消費者偏好,以及前期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實際效果來看,我本人對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及其規模表示保守的樂觀態度。
其三,我國的稅收結構、保險市場的成熟程度、政府責任定位以及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不同支柱的分擔比例都是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中的客觀因素,從而必然會形成具有我國自身特色的養老金體系。
季為民:網絡流行語背后的青年心態探析
在當前互聯網語境下,“矛盾式表達”的網絡流行語成為部分青年矛盾心態的真實反映,如“熱心社恐”“擺爛達人”“土潮”“985廢物”等,這種矛盾修辭的使用契合呼應了部分青年通過二次解構、標簽自嘲、戲謔對抗的方式,對現實生活進行解構的心理活動或生存狀態。我們在此將使用矛盾修辭的青年稱之為“矛盾青年”。
現代社會正經歷轉型的陣痛期,這個過程在個體層面表現為自我對抗和沖突。同時,由于不確定風險的增大使得個體意義逐漸枯竭,也導致了自我消解行為的產生。借用“自反性”這一機制可以解釋“矛盾青年”的動因:一方面“反思”與“自我對抗”是青年自反性機制的具體表現形式;另一方面,“青年個體”借由網絡媒介實現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抽離,并重新嘗試“再嵌入”社會,以實現自身訴求。
原文鏈接:網絡流行語背后的青年心態探析 網絡流行語背后的青年心態探析
張茉楠:中國繼續吸引外資靠的是不可替代的綜合競爭優勢
由于當下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俄烏沖突加劇全球地緣政治沖突、經貿保護主義盛行,以及美聯儲進入縮表加息周期,全球資本跨境流動面臨巨大的阻力,中國吸引外資的國際環境更為復雜嚴峻。然而,短期壓力并不會改變中國吸引外資穩健增長的長期趨勢。開放依舊是中國最大的改革。當前,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并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與《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RCEP將大大推動區域內引資力度增長。與此同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進程也在提速。全面激發超大規模統一市場潛力要借助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與雙向開放集聚全球資源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從利用自身要素成本競爭優勢轉向利用全球高端要素融合的綜合集成優勢,從“客場全球化”轉向“主場全球化”,從被動全球化轉向“主動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推動全球化的重心、中心向中國持續轉移。
羅生全:完善在線輔導要注重能力為先
在線輔導是應時與應勢而生的一種育人方式,其出場邏輯絕不僅僅是為了通過在線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事實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以及因知識學習而內生的其他能力,同樣也應得到在線輔導的深度關照。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在于教師。為此,教師既要主動適應線上輔導在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上帶來的沖擊,在“自培”和“他培”的基礎上,夯實自己對新技術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適應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此外,教師也要擅于利用信息技術及時捕捉學生的學習需要、困惑表現和情感訴求,構筑可視化的線上輔導知識圖譜和能力培養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觀,助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