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期】車振華:清代“衍圣公”:固本以明立場
與中國傳統文人在思想上融會貫通儒、釋、道三家并以之為進退用藏之門徑不同,作為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后裔,“衍圣公”詩人大都直言他們對釋、道兩家的排斥,聲明堅守儒家的文化立場。孔傳鐸曾在詩中說:“儒門不解盂蘭會,一樣中秋賞月明。”(《申椒集·中元即事》)表達了對儒家理念的恪守。孔慶镕的態度更加堅決,他聲稱:“學仙每被神仙誤,空有南華一卷經。”(《三月初六日時雨初過步至鐵山園偶成》)“純陽古洞分明在,難覓神仙駐世方。”(《登九山》)批評老莊之學和神仙之法的虛無縹緲。他又說:“鬼神本渺茫,儒家不說禪。”(《祀灶》)“卻笑求仙者,不求金仙道。日日向空拜,仙人都笑倒。常懷虺蜴心,枉向神祇禱。”(《曉起步至后園因賦五古一首》)指斥求仙祈神的虛妄做法,對孔子所謂“怪力亂神”者,辟之不遺余力。
與堅守儒家文化立場相適應的,是文學創作上的宗風雅、尚正聲。“衍圣公”詩人大都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他們宗法《詩經》和漢魏六朝詩而各有所得,其創作嚴謹扎實,不佻達,不輕浮,論者常以“溫柔敦厚”四字論之。孔憲培的《凝緒堂詩稿》雖由著名詩人、性靈派主將袁枚作序,但孔憲培的個性卻與袁枚的佻達不羈大相徑庭,他的詩風也與袁枚不宗正聲宗性靈的詩歌美學不相吻合。孔憲培說:“紛綸快吟誦,涵泳見性情。試觀百家語,雜學徒爭鳴。雅鄭倘不辨,何由知正聲?讀書了此義,心跡悠然清。”(《讀書作》)他明確提出,詩歌創作要明辨雅樂與鄭聲,不務雜學而要保持儒家的“思無邪”。袁枚評價他的詩“其詞潔,其氣和”,實為確當的評語。
董家寧:秦始皇東觀刻石或立于成山
瑯邪、成山、之罘,都在“八神”信仰體系之內,因此都需要遵循“上過則祠”的祠祀原則。秦始皇留下了瑯邪刻石與之罘刻石,作為在這兩地祠祀的紀念。三地中,獨不見在成山立刻石的記載,這并不合理。此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九年的記載中,秦始皇巡行之罘、瑯邪等地,卻獨不見到訪成山的記錄:“二十九年,始皇東游,……登之罘,刻石,其辭曰……其東觀曰……旋,遂之瑯邪,道上黨入。”之罘至瑯邪的這段并海道,秦始皇三次經行,唯二十九年過成山而不訪,是說不通的。
在“八神”信仰體系中,天主祠天齊,地主祠泰山梁父,兵主祠蚩尤,陰主祠三山,陽主祠之罘,月主祠萊山,日主祠成山,四時主祠瑯邪,形成了天—地、陰—陽、日—月、四時主、兵主這樣的信仰體系。秦始皇所立刻石的諸地點,涉及地主、陽主、四時主的祠祀地。而在日—月這一對重要組合中,也即成山、萊山兩地之中,若秦始皇“窮成山”而不祠日主和立刻石,會在秦始皇的祠祀系統之中造成明顯的缺環。
由此推斷,秦始皇二十八年“窮成山”(《正義》曰:“窮,猶登極也。”)的目的,應是祠祀日主,《史記》脫載。甚或二十八年“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所“立石”,為成山、之罘兩立。進一步而言,或許《史記》文本“其東觀曰”之前,脫秦始皇到訪成山的文句。郭嵩燾《史記札記》同樣認為秦始皇曾在成山立石,“立石而不刻者三:上鄒嶧山,立石;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是也”,雖誤以嶧山、成山、之罘三處刻石為“立石而不刻”,但仍顯示出郭氏對于秦始皇“窮成山”此行目的有著一定程度的認知。根據李鼎鉉的實地探訪與研究,成山確有秦代物質遺存,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至此,可以作出合理推斷:秦始皇二十八、二十九年,均到訪成山,祠祀日主,并立東觀刻石作為紀念。
傅利平、何蘭萍:以韌性社區建設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韌性社區的建設應致力于社區內部社會韌性、組織韌性、技術韌性的建設與綜合提升,其基本思路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社會韌性。我國的社區承載著問題解決和社會改革的雙重責任,因此社區內社會資本的韌性提升既要處理好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又要以此驅動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第二:組織韌性。組織學習力是組織為適應環境變化,通過內部主動調整來實現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組織學習可以劃分為模仿學習和創新學習兩種學習機制,在學習力的發展中模仿與創新需要組織以“過程—結構”的雙向動態革新為抓手,以提升其學習成果的穩定性并加強成果反饋機制的可持續。
第三:技術韌性。技術韌性包括兩個層次含義。一方面,社區系統中技術自身需要具有韌性,這意味著技術能夠在時間維度上應對社區治理環境的不斷變化,也能夠在空間維度上對社區治理環境做到全覆蓋。另一方面,技術賦能的關鍵,在于技術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資源整合。基層組織與社會行動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治理主體,只有兩者充分理解、感知、利用技術資源,才能夠保證其效用的發揮與互動關系的穩定。
石敏俊、林思佳、王琛:未來雄安新區如何建設?
一方面,雄安新區需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既要處理好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又要把握好產業、人才、城市之間的互動邏輯,還要積極探索京冀雄三地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合作機制;另一方面,雄安新區應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不僅要主動作為,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更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匯聚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要素,針對性地引導外部創新要素植入,以“鏈條式”的引進模式吸納高端高新產業項目,推動雄安新區建設走在創新驅動、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之上。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于雄安新區建成全球典范城市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與信心。縱觀古今中外,日本筑波科學城開工建設至基本建設成熟耗時20多年,深圳從小漁村成長為現今的國際大都會跨越了40余年,浦東地區開發至今也歷經了30余年的沉淀。雄安新區作為“國家大事”,定可借鑒國際經驗,匯聚全球人才,在歲月的見證下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之城”。
王增文:打開基層干部的“減壓閥”和“推進器”
明晰權責邊界,強化技術賦能,打開“減壓閥”。縣鄉兩級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建立權責清單制度并公示權責清單,明確基層政府具體的工作職責,接受基層群眾的監督。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動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制度,要求縣級政府禁止對鄉鎮承擔配合的工作進行考核,清單之外的工作事情未經批準一律不得委派給鄉鎮政府。
減會、減文、減考核,點燃“推進器”。一是謹防“文山會海”。在開會方面,建立例會管理制度,基層干部一周只需參加一次例會,能合并的會議進行合并,非必要不開會,并對發言單位和發言時間加以限定;在發文方面,建立發文負面清單制度,發文堅持精簡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浙江省新昌縣確定每周三為“無會日”,除重大會議外,原則上不要求基層領導干部周三參加會議。二是統籌安排年度考核,化解“考核煩”。每年年初制定全年的考核監督計劃,由市級部門統籌考核,避免重復考核,不搞工作留痕,減輕基層干部的迎檢負擔。
“學術卡片”欄目所摘選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報社光明智庫、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系統)、光明日報理論部等主流媒體,希望借此欄目為廣大學者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