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對于數字經濟這種新的經濟形態,人們在享用其帶來的便捷和收益的同時,怎樣從制度體系建設層面為其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這一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劉西友同志的這部新作——《新治理:數字經濟的制度建設與未來發展》適時推出,不但梳理了數字經濟的發展脈絡及其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現狀,還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角度探討了數字經濟制度體系建立的可行性,重點分析了數字經濟制度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面臨的問題、國際背景及發展前景。
正如書中所述,我國數字經濟制度體系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很多層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從提升數據安全、縮小數字鴻溝、改善就業結構、完善共同富裕理念等方面,借鑒數字經濟的國際發展歷史和現狀,劉西友同志給出了參考性意見,對政策建設研究者和企業戰略規劃者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書中提出,持續優化發展數字經濟的制度環境,需要同時發揮制度體系的激勵和約束功能。一方面,響應數字經濟參與主體的激勵需求,適度擴大數字經濟制度激勵發揮作用的范圍,在產權制度、規劃制度、創新制度和開放制度等方面,增設和完善具體而多元的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在發揮數字經濟制度激勵功能的同時,切實發揮稅收征管制度、公平競爭制度、測度考核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數字經濟約束制度的規范和引導功能。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互動共促、互為因果。數字經濟發展既提升生產力,也調整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調整,主要表現為一系列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制度構建和變革。數字經濟發展呼喚國家治理體系尤其是數字治理體系和制度體系的創新。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尤其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數字經濟制度體系的構建,已躍升為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領域一個重大命題。制度體系作為一定社會活動領域的組織及其規則體系,通過發揮激勵功能和約束功能,對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路徑和趨勢產生重要影響,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協調保障機制。
本書從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兩個方面,研究數字經濟制度的體系構建,探索構建適合數字生產力發展的產權制度、規劃制度、創新制度、開放制度,以及稅收征管制度、公平競爭制度、測度考核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制度體系。本書注重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結合,從發展實景、邏輯圖景、重點場景、國際情景、運行前景等維度,剖分縷析數字經濟及其制度體系構建實踐和理論,從相關技術創新和制度變遷的協同演化著手,全面系統研究數字經濟制度體系的構成和功能,推動對策措施更加有力、有度和有效,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競相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我國數字經濟的健康、安全發展,正在為經濟全球化帶來新動力、新機遇和新亮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我國首次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作為體現創新驅動的指標,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0%。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奔向2035年的新發展格局中,數字經濟既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要實現規范和安全發展,這就需要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作為保障。
《新治理:數字經濟的制度建設與發展未來》正是以制度體系的構建作為研究對象,前瞻性地探討了數字經濟制度體系的特征、規律、瓶頸和措施,為讀者全面了解、把握數字經濟及其制度體系相關知識,提供了便捷通道,實屬難能可貴。本書內容豐富,剖析深入,闡釋詳細,適合政策研究者和專家學者翻閱參考,也適合有興趣了解數字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的讀者閱讀。